今年上半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6343万台

可穿戴设备“智慧相随”

手腕上戴着智能手表、鼻梁上架着智能眼镜、耳边挂着无线耳机……近年来,智能穿戴产业发展迅猛,智能手表、耳机等可穿戴设备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。专家表示,随着5G、AI、云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,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。

智能穿戴新风尚

在以前的电影中,智能手表、眼镜等可穿戴设备时常作为一种科幻的象征,将观众带入“未来世界”。不过,随着科技进步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,能够监测人体数据的手表、可以播放音乐的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如今已成为平常的消费品,曾经的“科幻之光”已照进了现实,穿戴智能设备成为一种科技新风尚。

所谓智能穿戴设备,就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、开发出的可以穿戴设备的总称。相关设备能够采集多种人体数据,提供视觉、触觉、听觉、健康监测等多方面的交互体验,还可作为手机使用习惯的延伸,提供消息通知、听音乐、打电话等功能。同时,智能穿戴设备还拥有集成度高、体积小、实用性强等特点,令其在消费市场愈发走俏。

有专家表示,在可穿戴设备不断更新迭代、新功能下放的大趋势下,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正保持快速发展,出货量逐年增长。数据显示,国内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从2016年的3876万台增至2020年的1.07亿台,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30%。2021年上半年,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已达6343万台,较去年同期增长43.51%。

运动健康好伙伴

作为众多智能穿戴设备中的“元老级”产品,智能手表在普及程度、应用适配和功能完善等方面都已较为成熟,其在运动与健康监测方面的实用性得到消费者青睐。

“对于智能手表而言,把运动与健康的相关功能做好,就像传统手表时间走得准一样,是硬性标准。”李炎是一名拥有10多块智能手表的科技“发烧友”,从单纯的数码爱好者到软件开发者,他和智能穿戴设备已经打了近7年交道。

李炎告诉记者,从仅仅监测步行、跑步,到适用于游泳、骑行、划船等运动,经过几代产品更迭,智能手表在运动监测、提醒等方面的功能已较为完善。“用户只需要设定好运动项目和目标,手表就会自动计算运动时间,以及对应消耗的热量,使用次数越多、佩戴时间越长,相关数据就越准确。”

此外,一些智能手表还设有运动激励机制,如目标达成可获得相应勋章或限量版主题奖励。部分主打运动卖点的商家还会在用户更换手表时,根据运动目标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,以鼓励用户科学运动。

在健康监测方面,大部分智能手表目前已实现较为准确的全天候数据监测及记录。通过多个集成传感器,智能手表可采集心率、血氧、步频等信息,并通过长期数据积累及趋势走向,分析并及时提醒用户可能存在的心脏疾病、运动缺陷等健康问题。

“我们正在测试一款应用于智能手表的睡眠监测软件,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睡眠状况并进一步改善睡眠质量。”李炎说,随着软件应用不断丰富,智能手表能够成为更多人的运动健康好伙伴。

突破创新促发展

清晨起床,窗帘缓缓拉开,厨房的咖啡机自动开始冲泡;走到车库,手机地图软件已规划好出行路线,并投射到汽车的车机屏幕中……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,万物互联的概念深入人心,智能穿戴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也不断扩宽,成为人们融入智慧生活的重要入口和应用终端。

“过去,一套自动化流程的起点需要用户主动触发,而在智能穿戴设备和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,用户就可通过‘意念’来完成。”李炎介绍,通过对用户睡眠情况、动作感应、位置以及时间等进行综合分析,智能手表、手环等就能准确判断用户是否已经起床,进而依托物联网对家中一系列设备发出指令,实现无感操作。

除了在使用体验和功能上的优化创新,智能穿戴设备在产品类型上也不断开拓新领地。不久前,植入运动传感器和芯片的智能跑鞋正式发售。在长距离跑步中,智能跑鞋可以进行更准确的距离、速度监测。据悉,长期配合智能手表或手环使用,可为用户提供步频分析、跑步姿态以及运动潜能等更加专业的数据及分析报告,在自我健康管理、运动员训练和选拔等场景中拥有较大应用发展空间。

受限于技术、价格、使用习惯等多方面因素,目前在所有可穿戴产品中,智能手表、手环和耳机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,其他类型产品的市场规模较小。对此,有业内人士表示,相关企业应在持续挖掘现有智能穿戴设备丰富功能的同时,依托5G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不断突破创新、拓宽“赛道”,推动智能服饰、辅助医疗器具等智能穿戴设备的研发,为智能穿戴产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和更大空间。